亦友亦兄亦师长——印象王人众
来源:公关世界
作者:吴忠富
时间:2023-03-30
浏览: 次
导读:最近整理编辑 本人镜头下正阳县历史上的第一人系列摄影连载,这一期搜集有正阳人王人众的内容,编排时,其中几个细节需要跟他沟通。当我拨通远在深圳居住的王人众的电话时,被电话系统告知你拨打的电话已停机。为了尽快联系到他,我随即又给他的儿子、在深圳
最近整理编辑“本人镜头下正阳县历史上的第一人”系列摄影连载,这一期搜集有正阳人王人众的内容,编排时,其中几个细节需要跟他沟通。当我拨通远在深圳居住的王人众的电话时,被电话系统告知“你拨打的电话已停机”。为了尽快联系到他,我随即又给他的儿子、在深圳颇有名气的正阳县籍企业家王海艇董事长发了个微信,说他父亲的电话已停机,询问还有没有他父亲的其它联系方式?很快得到回复:“父亲去世了。”
看到这句话,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于是立即拨通王董的电话,核实了一遍事情的真实性。原来王人众老师是在2022年的岁尾,卒于新冠瘟疫,享年88岁。
我和王人众相识已有40多年的历史。记得还是我在正阳县委宣传部新闻通讯组工作时,一次下乡采访到了正阳县的雷寨乡,在一家诊所里遇见了当时还是乡村医生的王人众,我们一见如故,攀谈中,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从此之后,他来我往交往甚密,我经常称呼他为“王老兄”、“王老师”。
王人众自幼随母长大,家境清贫,天资聪慧,刻苦好学,靠乡亲凑取费用毕业于民国国立潢川高中,成绩优异。因家庭成份和时运不济,中途辍学。他一生当过教师、医生、干部、经商,一生不屈服权贵,不低头于命运,反世俗,抗平庸,行走大江南北,不惧冷嘲热讽,努力与命运抗争。
王人众行医是自学成才。他悬壶济世,望闻问切,中西结合,行医乡里,以茵陈为引,加减自如治疗黄疸肝炎为自研神方,药到病除,名噪一方。
多年来,王人众在从医的业余时间里,坚持文艺创作。他知道我平时也喜爱文学写作,于是便经常把他创作的作品草稿拿给我看,探讨交流写作构想。他写作涉及面广:影视、戏剧、歌舞、话剧、章回小说、传记文学,一生笔耕不缀,犹以歌颂时代主旋律题材见长。
年近六旬时,王人众老师开始倾情研究杨靖宇精神和刘邓大军文化,亲自组建了“杨靖宇精神研究会”和“刘邓大军研究会”,先后出任会长、秘书长。他七上长白山,重走英雄路,出书、拍影视、收集历史资料,撰写电影文学剧本,大力倡导红色文化。
正阳县雷岗村旁的汝河渡口,是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的必经之地。1947年8月24日,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途径汝河,汝河又正值汛期,在前有重兵堵截、后有追兵紧逼、上有飞机轰炸、下有汝河阻挡的万分险恶关头,司令员刘伯承果断喊出了那句气吞山河、回荡千古的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的战斗口号,激励全军斗志。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援下,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攸关的激战,最后硬是杀出一条血路,突破汝河雷岗防线,抢渡汝河,一举扭转了战局,取得了重大胜利,顺利挺进了大别山,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。中国革命战争就是从这里由被动走向主动、从局部走向全国、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进攻的。中国革命由此发生了巨大转折,也使正阳雷岗闻名遐迩。
王老师广交朋友、为人谦和。他为创作不耻下问,一些征求他人意见的作品初稿,其多处内容和片段曾被一些“大腕”、“作家”审读时所剽窃,当他究其原由时,还曾被嘲讽为“不知天高地厚”和“疯子”。
王人众老师非常勤奋,他是我所认识的少有的多产作家。据我所知,他正式出版图书有5部,创作戏剧文学、电影文学剧本多部,还有多部著作未能完稿。他为创作节衣缩食、倾尽所有,屡遭挫折从不言败。作为文学爱好者,我深深理解他的苦衷,时常与他产生共鸣。他曾多次来过驻马店面见于我,无数次深夜来电话,跟我探讨、交流创作中的瓶颈,以解心结。我从他的言传身教中学到许多男子汉应具有的坚韧和自信。
2022年的9月份,王人众老师突然给我寄来了3瓶酒,其中两瓶是1斤装的“飞天茅台”和“茅台贵宾陈酿”,一瓶2两装的“五粮液”,电话中开玩笑地对我说“成不成酒三瓶”,让我帮助他拍照片,信誓旦旦地计划再出版两本书,一本是关于“共产主义小社区——南街村”的宏篇巨著;一本是写“中国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”的长篇纪实文学。没想到这两个计划还未实施,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!
正像朋友给他送的挽联中所写的那样,王老师是“走遍大江南北,踏遍三山五岳,怀着一颗心来;写尽春夏秋冬,历经千行百业,不带半粒尘去!”——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!
看到这句话,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于是立即拨通王董的电话,核实了一遍事情的真实性。原来王人众老师是在2022年的岁尾,卒于新冠瘟疫,享年88岁。
王人众老师在吉林采访时留影
听到这个噩耗,我的脑海里“轰”的一声,犹如晴天霹雳,思想上陷入悲痛之中。我心情沉重地告诉王董:“去年12月13号至15号,我在深圳参加活动时,还一直在跟你父亲视频联系,他再三邀请我到家里做客,由于疫情原因,我未能赴约相见,当时看他面部表情还很精神,说话声音还很爽朗啊!怎么走得那么急?他突然离世,你为何没有告知我一声,让我送他一程?”答曰:“老父亲年事已高,身体经不起疫情的折磨,由于当时疫情严重,无法通知亲友,便匆忙料理了丧事。”真没想到,那次的视频通话,竟成了永久的诀别!我和王人众相识已有40多年的历史。记得还是我在正阳县委宣传部新闻通讯组工作时,一次下乡采访到了正阳县的雷寨乡,在一家诊所里遇见了当时还是乡村医生的王人众,我们一见如故,攀谈中,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从此之后,他来我往交往甚密,我经常称呼他为“王老兄”、“王老师”。
王人众自幼随母长大,家境清贫,天资聪慧,刻苦好学,靠乡亲凑取费用毕业于民国国立潢川高中,成绩优异。因家庭成份和时运不济,中途辍学。他一生当过教师、医生、干部、经商,一生不屈服权贵,不低头于命运,反世俗,抗平庸,行走大江南北,不惧冷嘲热讽,努力与命运抗争。
王人众行医是自学成才。他悬壶济世,望闻问切,中西结合,行医乡里,以茵陈为引,加减自如治疗黄疸肝炎为自研神方,药到病除,名噪一方。
多年来,王人众在从医的业余时间里,坚持文艺创作。他知道我平时也喜爱文学写作,于是便经常把他创作的作品草稿拿给我看,探讨交流写作构想。他写作涉及面广:影视、戏剧、歌舞、话剧、章回小说、传记文学,一生笔耕不缀,犹以歌颂时代主旋律题材见长。
年近六旬时,王人众老师开始倾情研究杨靖宇精神和刘邓大军文化,亲自组建了“杨靖宇精神研究会”和“刘邓大军研究会”,先后出任会长、秘书长。他七上长白山,重走英雄路,出书、拍影视、收集历史资料,撰写电影文学剧本,大力倡导红色文化。
正阳县雷岗村旁的汝河渡口,是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的必经之地。1947年8月24日,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途径汝河,汝河又正值汛期,在前有重兵堵截、后有追兵紧逼、上有飞机轰炸、下有汝河阻挡的万分险恶关头,司令员刘伯承果断喊出了那句气吞山河、回荡千古的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的战斗口号,激励全军斗志。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援下,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攸关的激战,最后硬是杀出一条血路,突破汝河雷岗防线,抢渡汝河,一举扭转了战局,取得了重大胜利,顺利挺进了大别山,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。中国革命战争就是从这里由被动走向主动、从局部走向全国、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进攻的。中国革命由此发生了巨大转折,也使正阳雷岗闻名遐迩。
新建的“刘邓大军强度汝河纪念馆”及广场
王人众为了宣传那段革命历史,让正阳县的子孙后代们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永记先烈们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的大无畏革命精神,他写剧本、出书刊,到处奔走呼号,个人掏腰包、发动企业家赞助等多方筹资,先后在雷岗汝河渡口建起过路牌坊、纪念碑亭,率先呼吁筹建“刘邓大军强度汝河纪念馆”。他的执着,感动的当地广大干群,多年后,县里最终总投资4300万元,于2021年7月1日建成纪念馆并实现对外开放。总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,约37亩,建设主要内容有纪念馆、纪念碑、纪念雕塑、雷岗五星池、信仰之林及景观亭、雷岗明心台、集散广场、生态停车场等。纪念馆内部一楼布展有革命文物展柜、图文解说、声光电展示等,共分为“经略中原、强渡汝河、千秋丰碑、红色传承”四大部分,细化14个单元,全面展示了雷岗战役的历史经过;二楼分为功能区(报告厅、会议室、接待室)和办公区两部分。现在,该馆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同时, 还被定为驻马店市“中共党史教育基地”、“驻马店市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”、“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”、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等。时常有成群结队的党员干部、青年学生和农民群众前往参观、瞻仰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。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的革命精神,已成为正阳乃至驻马店市人民发展生产、建设家园的不竭动力,鼓舞着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奋发图强,拼搏不息。王老师广交朋友、为人谦和。他为创作不耻下问,一些征求他人意见的作品初稿,其多处内容和片段曾被一些“大腕”、“作家”审读时所剽窃,当他究其原由时,还曾被嘲讽为“不知天高地厚”和“疯子”。
王人众老师非常勤奋,他是我所认识的少有的多产作家。据我所知,他正式出版图书有5部,创作戏剧文学、电影文学剧本多部,还有多部著作未能完稿。他为创作节衣缩食、倾尽所有,屡遭挫折从不言败。作为文学爱好者,我深深理解他的苦衷,时常与他产生共鸣。他曾多次来过驻马店面见于我,无数次深夜来电话,跟我探讨、交流创作中的瓶颈,以解心结。我从他的言传身教中学到许多男子汉应具有的坚韧和自信。
2022年的9月份,王人众老师突然给我寄来了3瓶酒,其中两瓶是1斤装的“飞天茅台”和“茅台贵宾陈酿”,一瓶2两装的“五粮液”,电话中开玩笑地对我说“成不成酒三瓶”,让我帮助他拍照片,信誓旦旦地计划再出版两本书,一本是关于“共产主义小社区——南街村”的宏篇巨著;一本是写“中国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”的长篇纪实文学。没想到这两个计划还未实施,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!
正像朋友给他送的挽联中所写的那样,王老师是“走遍大江南北,踏遍三山五岳,怀着一颗心来;写尽春夏秋冬,历经千行百业,不带半粒尘去!”——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!
相关文章:
相关推荐:
栏目分类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